好的,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,保持每段意思不变,并且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德益配资,整体字数变化不大:
---
说实话,既然印度对与上合组织的合作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抗拒,那干脆就直接宣布退出好了。这样一来,印度可以更专注于与它的“四方安全对话”盟友合作,而上合组织也少了一个在议题上意见不合、常常制造摩擦的成员。
据路透社报道,7月1日,印度、日本、美国和澳大利亚四国外长在华盛顿召开了“四方安全对话”会议,围绕区域安全与合作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。
相当有趣的是,会后四国外长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,瞬间引发印度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。《今日印度》等主流媒体甚至将这次声明誉为“印度在外交舞台上的重大胜利”。
印度媒体之所以如此激动,原因相当直白:美、日、澳三国外长接受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的立场,在联合声明中公开谴责了今年4月份发生的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,并呼吁追捕凶手,将其绳之以法。
展开剩余73%唯一令印度媒体略感遗憾的是,声明中并没有直接点名或明确指责巴基斯坦,而是笼统地表示美日印澳四国“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及极端暴力行为,包括跨境恐怖袭击”。
然而,即便如此,这份声明的内容依然足够令印度媒体欢呼雀跃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美日印澳联合谴责克什米尔袭击的立场,与不久前上海合作组织防长会议声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当时,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结束准备签署联合声明之际,印度防长拉杰纳特·辛格拒绝在声明上签字,理由是声明“偏袒巴基斯坦”。
简言之,辛格认为联合声明采纳了巴基斯坦的说法,只提及巴基斯坦境内俾路支分裂势力,却未提及克什米尔恐怖袭击,显然偏袒了巴基斯坦,因此他拒绝在声明上签字。
不过,早前我们就指出,印度所谓的“偏袒”理由并不成立。
虽然克什米尔恐袭确实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,但更重要的是,在尚未查明事实真相之前,印度立即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,坚称其为恐袭策划者,并无视巴方提出的联合调查建议,执意通过军事手段迅速报复。
更令人怀疑的是,5月初在社交媒体上曝光的一份自称来自印度“调查分析局”的文件,声称克什米尔恐袭是印度“自导自演”的阴谋,目的是借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之机嫁祸巴基斯坦,最终破坏巴基斯坦国内稳定。
但印度的算盘打错了。他们自以为这是找了个软柿子,结果却踢上了硬板凳。5月7日的空中交战中,印度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军事目的,反而被巴基斯坦击败,暴露出莫迪政府挑衅失败的尴尬局面。为此,印度不得不派出外交宣传团队,努力向外界宣称“印度赢了”,试图挽回外交上的颜面。
这次“四方安全对话”外长会议所发布的联合声明,无疑正好满足了印度寻求“胜利感”的需求。
但说实话,这种胜利更多是表面的荣耀,实际意义有限:即便美日印澳外长联合谴责克什米尔恐袭,也无法改变印度在空战中被击败的事实。
更关键的是,这个被印度媒体视作“宝贝”的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如今也面临内部矛盾日益加剧、可能分崩离析的局面。
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影响,印度、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至今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。澳大利亚甚至面临“奥库斯”安全协议被取消、前期投资损失惨重的风险。
要知道,当初“四方安全对话”机制之所以能建立,正是为了联合遏制中国的崛起,但事实证明,这四国之间远没有它们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团结。
比如这次四国外长发表的联合声明,充满了空洞的官方套话和陈词滥调,侧面暴露了“四方安全对话”内部的严重分歧和难以调和的矛盾。
---
如果你想要德益配资,我也可以帮你调整为更正式或者更口语化的风格,随时告诉我!
发布于:天津市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